◆万景路
国人的悠闲是一种我们从小便熟悉的生活状态,贯穿于大江南北的日常细节中。举个典型的例子:每当盛夏的骄阳高照,城市的街头巷尾、树荫下,常能见到一张简易躺椅,一把轻摇的蒲扇,一杯浓郁的凉茶,搭配一位赤膊躺卧其上的男子。或是安静地翻阅报纸,或是呼呼大睡,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在、令人羡慕的生活场景。这种情形在日本几乎难以想象。日本人不仅很难抽出时间如此闲适,即便有,出于对形象的严格维护,他们也绝不会像这样随性地躺卧街头。充其量偶尔停下匆忙脚步,在自动贩卖机前买一罐冰凉饮料,抬头猛喝一口,然后继续快步赶路。日本人虽然也会在白天小憩,但那多是电车上困倦中的短暂打盹,完全没有那份悠闲的意味。
中国人多,街头自然热闹非凡。不论是逛街还是上班,国人大多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,除非遇到紧急重要的事情,平时鲜少急匆匆赶路。即便是赶火车,也常能看到人在候车室悠闲地待上几个小时,丝毫不觉厌烦。而日本人则不同,赶电车讲究分秒必争:一脚踏上站台,电车呼啸而来,一脚迈上车厢,电车疾驰离去,这才算正常。中国人在街上遇到突发事件时,往往会自然聚成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围观,即便外围的人看不到实情,也不影响他们耐心围观的热情。相反,日本人即使国会议事堂遭遇重大事件,恐怕也不会停下脚步去围观,毕竟没时间闲逛。饮食习惯上也大不相同,国人的早午餐时间宽裕,晚上喝酒更是推杯换盏,直到醉意上头才肯停歇。而日人的早午餐则极为简短,几分钟便匆匆了事。喝酒虽然也有一会、二会之分,但因被视为工作的延续,酒局结束时人们常感疲惫不堪,根本谈不上悠闲。
展开剩余60%从前,精力充沛的中国人在晚上无聊时,会早早上炕,悠闲地一一打造“狗剩”、“二丫”、“三虎子”、“四蛋儿”等众多儿女。而日本街头常见的站前胡同里性广告,则按十五分钟计费,这种匆忙的交易自然难谈悠闲。日本人理财能力不强,一辈子匆匆忙忙地还贷,最后却落得“赤条条来,赤条条去”的结局。国人则擅长理财,有亲朋好友的帮助,即使失业一年半载,也能照常打麻将、聊天消遣,死时还有家产和儿女送终,这远胜于日本人的生活状态。
中国古代留下了丰厚灿烂的文化遗产,如诗词、歌赋、戏曲、小说等,绝大多数都是在悠闲的生活条件下诞生的。若生计无法保障,怎会有闲情逸致去创作这些文化?正如张潮在《幽梦影》中所言:“闲则能读书,闲则能交益友,闲则能谋事,闲则能著书,天下之乐,熟大于是乎?”日本虽有俳句、川柳等流传,但篇幅极短,是否因缺乏悠闲而不得不如此简短,令人深思。
余秋雨在《千年一叹》中讲述了一个希腊人的故事,颇具哲理:一个人在鱼群穿梭的海边钓鱼,钓到两条鱼便收竿回家。外国游客见状,问他为何不多钓几条。钓鱼人反问:“多钓几条干什么?”游客答:“多钓几条可以卖钱,买房、买船、开店、投资……”“然后呢?”“然后你就能悠闲地晒太阳,在河边钓鱼了。”外国游客说。钓鱼人笑道:“这我早已做到了。”这份悠闲略带些慵懒,但中国人的悠闲不也是如此吗?人生境遇不同,各有选择,成功背后也难免艰辛。相比日本人的“匆匆”人生,我们这些小民坚守这份闲适,又何妨?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网首页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